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董事会则是公司治理的“神经中枢”。打造结构完善、功能强劲、作用凸显的董事会,既是国有企业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任务,更是驱动企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立足国企改革深水区,长城建设集团以深化改革为抓手,锚定董事会建设提质增效目标,探索出一条系统化建设路径:坚持党建引领把舵定向,以制度体系完善筑牢根基,靠科学决策机制提升效能,用强化外部董事履职保障激活动能。通过这一系列精准举措,集团已构建起科学规范、高效协同的董事会治理体系,不仅彰显出显著建设成效,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治理动能,夯实了稳健前行的制度基石。
建“实”结构
自2017年脱钩改制以来,长城建设集团持续完善董事会合规运行机制,将党的领导深度融入董事会建设全流程。通过党建入章程,14家二级企业、11家三级企业全部明确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制定64项重大事项前置决策清单,涵盖经营管理、改革改制等关键领域,同时划定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边界,形成权责清晰、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在此基础上,长城建设集团对标董事会建设相关要求,全面完善“1+19”制度体系,以《公司章程》为核心,近20项配套制度为支撑,结合《公司法》动态优化治理类制度,为董事会履职提供坚实制度保证。在董事会程序规范上,集团建立全流程决策体系。会前,联合法务、投融资、财务严格审核议案,确保董事充分知情;会中实行一题一票表决,保障决策科学;会后通过督查督办台账跟踪落实,每季度汇报进展,形成闭环管理。
目前,长城建设集团所属四家应建董事会子企业均完成人员配备与制度建设,实现“应建尽建”,推动董事会建设从“有”向“优”进阶。
定“准”权责
长城建设集团紧扣董事会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主体的核心定位,锚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三大关键职能,通过精准施策不断提升决策质量与效率,让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真正发挥“定盘星”作用。
为实现权责清晰、运转有序,长城建设集团精准发力推进机制革新,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集团“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指引》,明确党委会决策事项76项、董事会决策事项53项、经理层决策事项14项,同步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规定》,优化决策流程。在议案审核环节开展法律财务“双审”,严把议案质量关。
高效履职催生显著成效。近三年,长城建设集团董事会高效审议重大事项285项,涵盖战略规划、经营管理、重大项目等关键领域,决议执行率保持100%,实现零重大决策失误,决策专业性和权威性显著增强。
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彰显了董事会决策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更以精准高效的决策支撑,为企业稳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赋“活”子企
长城建设集团以分层分类、动态授权为抓手,持续激活子企业董事会效能。集团依据子企业经营、风控等状况,以城房公司为试点探索经验,制定《分批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工作方案》,推动4家子企业明晰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基本落实6项核心职权,保障子企业在授权范围内自主经营。在此过程中,子企业创新实践成果显著。
同时,长城物业公司引入全国百强企业实施混改,借先进管理模式提升运营实力;天地装饰公司、物资贸易公司与京东云·京家智能整装全国运营中心战略合作,依托智能+整装供应链平台,加速智能化转型,持续激发经营活力。
为提升决策科学性,长城建设集团规范外部董事管理,出台《外部董事选聘和管理办法》,从履职经历、专业素养、工作业绩等多维度综合考量人选,扩充外部董事队伍。外部董事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子企业董事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进一步提升了子企业董事会的决策科学性。同时,集团指导子企业修订公司章程及配套制度,构建契合自身发展的实用性标准体系,切实增强子企业董事会行权履职能力,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强“效”履职
长城建设集团构建多层次履职保障机制,充分激活外部董事“外脑”效能。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监管文件、开放信息系统权限,以“报告—落实—再报告”闭环机制保障外部董事知情权,根据外部董事任职周期,定制化安排履职调研,确保外部董事深度掌握企业运营状况。
此外,长城建设集团通过建立独立履职制度,明确外部董事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权责边界,保障其独立发表专业意见。通过系统化的履职机制设计,全面提升董事会决策效能与风险管控能力,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导航仪”和风险防控的“防火墙”。
长城建设集团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国有企业“有所为”“为则强”的责任与担当。集团将进一步发挥外部董事决策和监督作用,将个人履职实践转化为组织治理效能,全过程提升履职规范性,使履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让改革成为企业的前行底色。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