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效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天水国资国企系统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牢牢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牛鼻子”,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实现“一子落而全盘活”。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有力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企业经营质效显著提升。
加快布局结构调整 在“做优”上下功夫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天水国资国企系统在“做优”上精准发力,推动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天水国资国企系统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已完成6组16户企业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逐步构建起“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格局。与此同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天水市文旅商贸企业拓展丰富业态模式,截至5月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6%。
在夯实既有产业基础的同时,天水国资国企系统更注重以改革举措推动企业向更高质量、更优结构转型,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天水市制定促进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36项具体改革举措,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建设天水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天水数智医疗供应链管理平台等新兴产业项目,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
持续转变监管职能 在“管好”上下功夫
有效的监管是国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天水国资国企系统在“管好”上积极探索,推动监管职能持续转变。
天水国资国企系统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对企业各层级“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等的监督。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在提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全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在强化监管约束的基础上,天水国资国企系统更注重通过理顺体制,提升效能,实现监管与活力的动态平衡。将麦积山文旅公司、天水物投集团划转县区,理顺监管体制。对非市管班子开展专项督察,纵深提升监管效能。健全企业登记注册在线联动监管模式,国资产权登记和企业主体登记系统实现联网互通。
天水市还通过实行“六定”管理改革,市属企业管理机构数量压减27.35%,管理人员压减11.8%。为了让激励更精准、约束更有效,天水国资国企系统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机制,对未实现保值、经济效益下降的企业下调工资总额基数,实现效益与工资增长同向联动。
不断深挖企业潜力 在“提质”上下功夫
挖掘企业内在潜力是提升发展质量的核心路径,天水国资国企系统在“提质”上深耕细作,推动企业效益稳步增长。
分类盘活存量资产。天水市制定市属企业资产盘活实施意见,建立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坚持因企施策盘活存量资产,今年上半年,天水市属企业盘活资产取得净收入约15040万元。
强化对外交流协作。天水市抢抓中央企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机遇,聚焦清洁能源、数据信息、生态环保等行业,与中央企业合作项目17个。着力强化央地合作要素保障,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投资28.71亿元。
天水市还通过置换隐债、债务重组等方式,不断压降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持续开展亏损企业专项治理。
聚焦体制机制改革 在“创新”上下功夫
体制机制创新是激发国企活力的根本所在,天水国资国企系统在“创新”上勇于突破,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天水国资国企系统大力实施核心技术攻坚、创新平台创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户创新型企业入选甘肃省首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
同时,天水国资国企系统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支持政策,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科技创新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考核。对科技研发、创新资源收购等方面形成的费用以及在创新平台建设和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投入,在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150%予以加回,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给予200%加回。一系列激励政策的落地,有效激发了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使得市属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强度达4.60%。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天水国资国企系统通过多元举措构建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保障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依托周转事业编引才机制为工业企业引进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22名。在企业工资总额预算中,单列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300余万元。
此外,天水国资国企系统还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层级全过程,开展“支部创品质、党员创品牌”行动,分层分类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同时,深入开展公司治理示范创建行动,持续开展争创一流企业行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