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7月6日至8日,第三十一届兰洽会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非遗文创馆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目光,为这场经贸盛会注入深厚文化内涵。
开幕式当天,展馆内热闹非凡。9项国家级、省级非遗展演类节目依次登场,从敦煌舞的灵动飘逸,重现莫高窟壁画神韵,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丝路,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到兰州鼓子的婉转唱腔,用独特韵律诉说着兰州的历史变迁与市井故事,声声入耳,扣人心弦。
木人摔跤表演妙趣横生,一人操纵两个木头人偶,模拟激烈摔跤场景,动作逼真,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崆峒武术刚劲有力,武者们一招一式尽显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作为联合国认证的“中国好声音”,“花儿”民歌独具魅力。歌手们用高亢悠扬的曲调,唱出生活的喜怒哀乐,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让现场不少外国友人也沉浸其中,对中国民歌艺术赞叹不已。
龙头琴弹唱、白马人民歌等节目同样精彩纷呈。裕固族民歌传承人安天祥带来的呼麦表演,更是惊艳全场,独特的发声技巧,仿佛让人们置身于广袤的草原,感受大自然的雄浑与宁静。
此次非遗展演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甘肃非遗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展演现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进行了活态技艺展示: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飞针走线,精美的香包在指尖逐渐成形,引得观众纷纷驻足观看,不少人还亲自上手体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剪纸艺人剪刀翻飞,纸屑飘落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跃然纸上,将民间艺术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展演,希望更多人了解甘肃非遗,让这些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说。
近年来,甘肃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通过多种方式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此次兰洽会非遗展演,不仅提升了甘肃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甘肃文化“走出去”搭建了重要平台,让世界看到陇原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